太極拳要注入活水
珍寶與糞土,真是天壤之別,不識者當壁紙,識者捧在手心當稀世瑰寶;太極拳的識與不識,也是如此,有人當好玩我是當塊寶,端看你的專業與視野了。新冠病毒疫情嚴峻,有人是不打疫苗,我是多了解疫苗、檢測、醫療及口服藥等常識。兩年來的防疫,正準備與病毒共存,視同一般流感治療,防疫常識就是活水。太極拳是武術,保護自己、家人及周邊親友!鼓勵參加比賽,得獎會產生興趣也是活水。陳正儀老師,十幾年前,協助總會發展新加坡太極拳,閱讀施老師太極拳後,及時聯絡上,也是消除孤寂的活水。常常想著,體力會老化,傳承有終點,怎麼辦呢?留下太極拳內涵與價值,使太極拳永垂不朽,也是活水。正能量與深層養分,認知變寬變廣,會帶來〝譽之所至,謗亦隨之〞,只能心存善念,堅持承擔,注入活水養分。問渠哪得清如許?唯有源頭活水來!水道為何這麼清澈呢?因為有活水注入!提升太極拳價值,激勵教練們傳承,犧牲奉獻,不求回報,一定要注入活水,太極拳大樹才能根深葉茂。
世界各國對運動積極投入,台灣羽球、桌球、射箭、跆拳道、拳擊與柔道等,都登上世界高峰,太極拳卻還猶豫在八股文化,扼殺了武術競技與養身價值。施老師養身太極拳,積極尋找新元素,樂活要天天開心,慢老要自然輕鬆,身心靈要深層寧靜,健康園區要造福人群,長期的注入活水,教練場穩定多人。 我從小學習保護自己,遠離三教九流,不批評不傷人,常勸人要務實謙卑,教拳要讓學員聽懂,不要扯天扯地漫無邊際!太極拳是希望更多人運動,減少病痛,多活十年。我淡泊名利,心中唯有推廣與回饋!期待太極拳極大化,經營友勁太極拳、恆益太極拳,讓健康展現在教練場,讓正向能量傳播開來。課程有原汁原味的氣功,如熊經、行宮、雲手、撒蕎麥、踩河車、琵琶手、上步七星、彎弓射虎等。套路有13式、24式、37式、功夫扇、32式太極劍等。創新有身心靈(餐旅活動)、樂活(熱身)、慢老(拍打)、健康園區(五禽)等項目。保存傳統武術(氣功、套路和推手),開發新元素注入活水,讓太極拳細水長流。
根據能量科學家亞柏指出,台灣有南港公園、大安森林公園、榮星花園公園、陽明山及中央山脈等,土地能量高居世界第一,運動一小時吸收大地精華、身心平衡的效果,勝過森林浴一整天,能量釋放也是活水。 太極拳要接受挑戰,求新求變才能吸引新學員。把記憶留存,重新審視,抽絲剝繭,還原本質,恍然間我已72歲了。餘年沒多久,如何帶給舒緩效果?如何宣導正向能量?說似簡單,要做好,談何容易?太極拳是道地養身功法,要讓自己過好晚年;與其討好別人,不如善待自己,走出簡樸生活。我習慣紀錄軼事,廣結善緣,辦好點心宴、踏青、旅遊、年終聚餐等身心靈活動;每天打掃場地,問候關懷,凝聚向心力,讓學員感動,也是一道活水。人要有信心和勇氣,面對重病與災難,有自信才有機會得救。我揭開學拳方向與理念,太極拳是武術,再進化養身,依然是健康最重要。網路科技發達,傳達方便,才會讓我起心動念,開闢隨意窩“施老師太極拳教室〞,留下有意義的紀錄,提供正向思維,讓後人終身受用,也是豐富了我的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