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分鐘太極拳是養身之寶

正常人的心律是一種規律性的收縮,會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很多,有心臟跳太快、太慢、不規律、甚至停止等;有心臟病變、心悸等症狀,有心臟疾病時一定要找醫生診療,如果自己感覺心悸時,應找時間休息,這是身體過敏症狀。血壓一般標準是140/90毫米水銀柱高,收縮壓是140mmHg,舒張壓是90mmHg;正常脈搏壓是兩者收縮與舒張壓的壓力差140-90=50,約30 ~ 50毫米之間,收縮壓普遍在140 ~ 90之間,140以上偏高,90以下偏低;舒張壓普遍是90 – 50之間,90以上偏高,50以下偏低。正常人心跳速率會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改變,如運動時會加快,壓力大或緊張也會變快,休息或睡覺則會變慢。所以一個人在剛睡醒時,心臟壓都會比較慢,不能突然驚醒爬起來,因為壓力差過大,很容易造成心肌梗塞。對太極拳愛好者,尤其喜歡運動者,對於心臟壓的調適要特別注意,每天打太極拳,要能夠學以致用,運用在睡醒前,輕鬆緩慢的起床,完成一分鐘太極拳,使心臟壓慢慢達到正常,維護心臟器官功能,降低心血管疾病。

    

  太極拳運動特徵是自然、緩慢、輕鬆,是符合養身功能。以養身觀點來說;運動進化過程心跳越慢是正確的,有醫學研究的依據,心跳會加快一般是劇烈運動、心理壓力、身體虛弱、心血管疾病等因素,一般心跳速率高反而壽命較短。從哺乳動物觀察,老鼠心跳290/分,壽命約4年,狗心跳90/分,壽命約17年,烏龜心跳6/分,壽命約100年,蛇心跳3/分,壽命最長,這種宇宙中萬物生存也都依循無形的心跳標準,沒有長生不老的生物,只有如何避免生老病死,活久一點或短一點而已。醫學上也有研究報告指出,經由8,915名心肌梗塞死者,追蹤調查統計結果,心跳81/分死亡率7.1%,但是上升到100/分死亡率則升高到24.4%,所以提出心跳慢代謝也慢,是長壽主要原因。一般學太極拳的人,大多數是嚮往功夫,如果要追求養身者,需要遵守長壽要件,動作慢、心情放鬆、呼吸自然,使心跳維持在80/分以下,降低死亡率達到養身目標。

      一分鐘太極拳特徵是簡單、不使力、心情平靜,早上起床時,眼睛不需要張開,坐在床邊撫摸大腿十下,慢慢站起來,自然呼吸、伸展筋骨、腹式呼吸各做三下,接著做太極拳氣功熊經、行功、雲手等知名功法各十下,然後做一分鐘太極拳。我常常做兩套;第一套經常昏睡中實踐的,健身步配合提手、蹲膝關節、彎腰胯,動作慢慢來各做十下,完工前做洗臉洗頭兩次,喝水也要注意小口、中口、一小口分三次慢慢喝,連喝水也要慢,主要是使心跳慢一點。一分鐘太極拳做完後,進入浴室刷牙洗臉,心情清爽體力恢復正常。另外一套是使用在精神亢奮時,沒有昏睡完全清醒時,健身步結合攬雀尾、抬腳、海底針等招式各十下,喝水進浴室同前描述。一般找三個招式就夠了,睡醒前只要一分鐘就好了,這是養身功能是恢復心臟壓,若平常發覺身體有不舒服時,譬如手腕痠痛,找手腕動作如搬攬錘、斜飛式、鎖燈泡等轉手腕招式,再配合健身步即可。只要感覺身體有病痛,就靜下來自己動一動腦筋,整合三招各做十下,慢慢了解太極拳有很多好處,只要如此去思考、創新、運用,會讓你享受沒有病痛的太極拳人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h_taichi 的頭像
    chih_taichi

    施老師養身太極拳

    chih_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