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徒的感情應建立在相互關懷!!
太極拳是整體考量,不強調招式的鋒芒,不要求華而不實,反而追求自然輕鬆緩慢。功法是拙樸,看起來不花俏,往往讓人覺得沒有甚麼了不起,其圓融的效果,是不造成任何器官傷害,這就是養身太極拳。我利用假日當教練,在國父紀念館成立友勁推手教練場,退休前擴展到四個場地,也加入總會以組織管理,避免個人老化的限制,希望代代傳承源源流長。退休後進化為養身太極拳,強調缺乏運動,身體必定衰弱,讓學員看到舒緩效果。我認識少數師父,要求繳終身費用,或按月繳費為了自己的養家餬口,其實這份收入很難達到豐衣足食?傳統太極拳講拳理與拳架,發勁是核心觀念,要比較高知識產業的收入,要找人學武術是不容易。早期武師賺錢機會多,徒弟功夫好,可以當武官、鏢師,也可以賣膏藥維生,現在的公益教練場,在公園內卻處處可見。
早期治安不好,有錢人為身家性命,雇用武師當保鑣,與傳授自家小孩功夫,因此有錢小孩學功夫,沒錢小孩靠讀書。我認識幾位武術界名師,都出生大財主,有人在學校教國術或民間教拳。1950年代民風較封閉,以村落為定點教拳,雖然學費低但是人數多,收入也不錯,我是當時的農村小孩。師父與徒弟早晚相處,感情如父子,傳授方式注重基本功,如蹲馬步與劈腿等,一晃就是一年半載。擔心徒弟因枯燥離開,常告知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,功夫要學好,需要靠自己。教拳與收費是共存,付出多少與壓力大小是平衡的,學員要有興趣才會留下來。收費方式有拜師、月費、三節、小帖、大帖等名目很多。太極拳是內練,不主動先攻,不爭強好勝,而是以靜制動,以柔克剛,而能後發先到,這種非先天之力,需要師傅指導,還要自己勤練勤悟。
想成為成功的武師,需要大膽承諾,訂定明確目標,獨特教拳方式,有吸引人的核心價值。當社會環境改變,需要隨時修正,讓學員置身在心情、情緒、氣氛的感覺,產生濃厚興趣。師父對徒弟視同己出,依天賦與體質規劃教材,讓他看到成長。教拳想賺錢要憑本事,鼓勵徒弟參加比賽,驗證學習成果。只要登峰造極,新人會慕名而來,自然桃李滿天下。師徒感情要建立在相互關懷,關心徒弟不求回報,徒弟尊重師父,在失去信心與耐心時,師父要主動勸進與鼓勵。師父言行舉止應自我約束,徒弟行為有偏差,應及時糾正,甚至放棄減少社會問題。時代變了,要教如何養身?觀察社會脈動,注入活水如樂活、慢老、身心靈、健康園區等氛圍,建立公益理念,帶給更多人健康,讓學員們看到效果,師徒感情才能長長久久,一日為師終生為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