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卡爾曼與賀夫蘭復在1953年重覆進行相關研究,將同一篇有關青少年犯罪的文章,請三位不同形象的人發表演說:一是法官;二是一般人;三是無法律常識而且品性不良者。之後請聽眾對演講內容給予評分,結果如下:法官講的對聽眾有正面影響;一般人沒有甚麼影響;品性不良者卻有負面影響。可見不同的人說同樣的話,其可信度是不相同的,效果當然也不一樣。

長久參與太極拳運動,仔細觀察與研究分析,發現教練本身的素質與涵養的水準,同樣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。本文提供太極拳教練可信度之四種因素:

一、學員對教練的技術與專門知識的評價。教練應了解動作的細節,對動作的解說應簡單扼要,使學員們好學易懂。提供健康與安全的優質資訊,符合學員參與太極拳運動的需求。不要強調攻防概念,帶來學員怕受傷的心理負擔。不要過度宣導歷史傳言,誤導學員太多幻想。應傳授太極拳對於頭、頸、身體、手、腰、胯、膝蓋、腳有益的伸展動作。告訴學員,如何評估學習太極拳的價值,是否感覺到:身體越來越健康、感冒的次數越來越少、體重沒有再加重、走路越來越輕快等效果。如此教導正確的評估方法,學員們將給予教練高度的評價。

二、學員對教練信服程度。教練與學員亦師亦友,對待學員惟有誠懇、關心與熱心教學,發現學員臉色蒼白,請他坐下來休息,提供相關醫療常識,千萬不要誤導學生,延誤正確的療程‧學員得到關懷才會期待下一次再來,才能獲得學員對教練的感謝與信賴。

三、教練的親自經驗給予學員安全性。身為教練應提供正面的經驗,例舉自己健康的經驗,與某些學員病痛痊癒的歷程,都是非常好的教材。要避免傳授傷害動作,如過度劈腿,可能帶來腰酸背痛,甚至傷害腿部肌肉,造成行動不方便,使學員望而卻步,因此學員會越來越少。應告訴學員們,任何動作要適合自己的生理條件,不需要過度要求。千萬不能因強求而帶來傷痛,必需特別提醒所有學員,我們是追求健康與安全,不要造成運動傷害,才能贏得學員對教練的信服與尊重。

四、教練與學員間之距離感。教練發現學員沒來,應主動打電話關心,排解所有不愉快的問題,告訴學員不要口出惡言,應該互相尊重,不要自我膨脹,應該虛懷若谷。教練要掌握會場的活絡,大家都能快快樂樂的出門,舒舒服服的回家,塑造一家親的精神,營造交心交流的園地,如此才能拉近師生的關係。

教練善意教學,推廣太極拳是義務,帶給大家身體健康,做社會公益是回饋。只要教練擁有一顆善良的心,除了能獲得個人健康外,還會帶來家庭美滿,這是大自然的因果關係。身為教練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,明心見性不涉及貪的問題,創造高品質的運動團隊。以今天我個人的健康,家庭美滿與兒女上進的情況,絕對不是我做的有多好?是老天爺給我最好的禮物。證明施比受有福,提供我的經驗談‧所以我常告訴學員,不要在乎做了多少公益?老天爺自然會加倍回饋,大家以此共勉之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h_taichi 的頭像
    chih_taichi

    施老師養身太極拳

    chih_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