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憑空論戰不如辦實質研討會

 

太極拳論戰最熱絡的是在群組,雖高談闊論卻少了一分真實性!大略是談;師父生前有教他內功心法,可是他學不會,那你師父會嗎?傳說師父生前,背著他踩著樹葉飛上太行山採草藥,真的嗎?太極拳不用力,用力不是太極拳,要悟甚麼?名師拍屁股即可將對手彈出,這你也相信!太極拳是從國共戰爭,經由撤退的軍人傳入台灣,當時實施戒嚴管制,審查民間武術與表演藝術非常嚴格,太極拳才有引領風騷的影響力。幾年前,有幾位自吹太極拳名人,被搏擊選手秒殺送醫,這些打假事件,該讓你認清實戰功夫,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事實吧!年輕人,學功夫要經得起摔打,要注重防護提高抗壓性。老人家,學養身推手不鬥力,學養身周身自然舒暢。引用道德經「直有窮,曲無盡」,是指動作要走圓弧才會靈活。對我來說,為了找回自己健康,也希望帶給更多人健康,五十年來學習太極拳從不離開養身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是處於「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」的狀態,如何辦好太極拳研討會?宣導競技與健康價值?如何吸引新學員留住舊學員?如何跟進老人社會?開辦太極拳研討會是有必要的,星光照耀最亮的時候,就在黑暗的冬夜,龍膽花開得最美的地方,是在冰雪的山頂上。其實,不用擔心窒礙難行,只要真心去承辦,傳達太極拳正能量,討論未來的願景,制定政策,發展戰略,方法措施等,對未來會有巨大的作用。研討會通常對專業性較強,參與人員約50~200人之間,針對議題做公平交流,達到公平效果。有助於整體發展,削繁就簡,由難轉易,改進推廣方法,提升競賽規則走向世界,提升舒緩效果,培養優秀選手進修,承擔傳承重任。承辦研討會要結合各教練場,收納所有的人力資源,提供體育科系的研究生,做為發表論文的平台。辦研討會真的是很重要,需要周延規劃,積極謹慎,才會圓滿成功。

 

面對高齡者退化,應組合創新的功法,展現延緩衰老的功能,在太極拳的研究領域裡,要讓大家看到未來,有相當程度的突破。例如一,飲食要細嚼慢嚥,讓食物充分被唾液浸潤,使新陳代謝和營養維持平衡。二,太極拳氣功是舒緩痠痛,增強肌力和肌耐力。三,人的情緒容易衝動,要有好的情緒管理,消除老人家的孤單和寂寞。台灣存在著很多運動類別,太極拳可能站在單項人數最多的地位。但是,觀察台北市救國團短期進修的招生廣告,太極拳養生班、氣功班、推手班,卻慢慢從簡章上減少。還有國外的熱門和新型的運動,一個接一個輸入台灣,都是運動市場的競爭項目。我默默地推廣,漸漸地啟發,讓人人知道太極拳的價值。要相信自然呼吸,輕鬆緩慢,會讓人內心寧靜;遇有傷痛,及時做養身功法,享受舒緩痠痛效果;透過研討會知道,太極拳會讓你多活十年,然後勤而學習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h_taichi 的頭像
    chih_taichi

    施老師養身太極拳

    chih_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