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加太極拳研討會吸收新知識
凡運動都會舒緩心情,太極拳還會舒緩痠痛,延緩機能老化,聽視覺異常也有舒緩效果。學員沒耐心經常請假,有痠痛後檢查出大病,才嘆息沒有早知道?學習舒緩追求消除痠痛,這些技巧可以讓後人使用。常見例子,睡不好頭痛,深呼吸三次,喝水三小口,重複三次,多休息有舒緩效果;腰胯痠痛使用開胯、拉腰、斜拉胯與海底針;情緒差用腹式呼吸;眼睛異常用眼球拉轉眨眼;聽力異常用氣沖耳膜;嘴唇抖跳用拉縮嘴唇;味覺異常用拉舌頭;落枕用彎弓射虎和頭輕轉;肌筋韌痠痛用鬆開沾黏;喉嚨異常用清喉;板機手用手揮琵琶;五十肩用上步七星;癌症用鬆身八法;腳趾刺痛用折腳踝;膝蓋痠痛用垂柳功法;肛門異常用縮肛;攝護腺或小便異常用提陰,睡不著用靜坐導引等舒緩技巧,還在繼續探討中。有病痛要找醫生診療,運動是舒緩不能治病,貼文的動機,希望大家看到希望。
武術家學到妙招,常秘而不露,不外傳或留一手,這種話不值得相信。反觀傳統武術是一代比一代強,從奧林匹克比賽,每屆都有選手破紀錄,這才是事實。拳是有定力的技術, 要符合體能,姿勢有低中高架,力道過度會傷身,柔軟沒有價值。年輕人體力越用越強壯,腦力越用越靈光,年齡越高越要慢。初練拳,有痠痛不必驚恐,此乃換力的習性,很快就會恢復,也是看到舒緩的第一次。老人家有心血管問題,氣血補充不足,導致腰痠背痛,及時舒緩有效。平常扭傷與肌肉拉傷,休息喝水即可舒緩,若懂得養身功法,有加速恢復功效。學員有膝關節痠疼,並非完全是打拳引起,身為教練要教如何舒緩?經常參加研習會,吸收新知識。我真的是三生有幸,有溫暖的家,和諧的教練場,很少痠痛,不管寒冷或大熱天,有過敏性痠痛隨時可消除,於是我想做健康公益,因為我是最幸福的人。
西醫著重診斷和醫治,中醫是論治辨證,我專注舒緩技巧,以自身的痠痛來求證,從套路、推手、氣功、導引到靜坐等功法,不斷吸取知識、實際體會,再以平和語氣留下紀錄,希望讀者對太極拳熱愛,成為被肯定的預防醫學。拳經拳論是前輩的心得和經驗,記錄下來的結晶與傳承,對長期探討者,表面看起來是付出,實質上是受益!練氣行功,站樁與靜坐,入靜時,宜清靜虛無,全身鬆透,不可妄自導引。練拳會肌肉痠痛是過程,肌筋膜韌帶增強了,自然會慢慢消除。心臟壓出問題,使血液無法送達遠端,做拍打喝水。血管阻塞問題,使血氧量供應不足,會有腰痠背痛的警訊,要看醫生診療。心肺問題要開刀或裝支架,除了靠藥物外要規律運動。糖尿病使心肺快速退化,衍生器官病變,要節制飲食。太極拳要心性平和,樸實無華,讓你生活美好,充沛有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