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轉養身太極拳的思維
107年自中華科大退休,完全離開社會責任,為家庭與健康帶來新的變革。75歲已是家人的老長輩;內心知道,觀念需要多元化,言行舉止做兒孫典範,為老人生命安全考量,出門要遵守交通規則,慢慢走不闖紅燈。經營太極拳健康公益,是找回自己健康,也帶給更多人健康;隨著年齡增長,動作要追求輕鬆緩慢自然。養身太極拳課程,有套路、劍、扇、推手、氣功、拍打、垂柳、熱身及催眠等功法,最近一年注入卡拉OK與自費一日遊也成型。鼓勵學員加入教練群,做人生有意義的事,是經營團隊的關鍵。面對 21世紀老人社會來臨,各種運動莫不致力於調整,例如網球進化匹克球,籃球進化三人鬥牛賽,如何引導老人學習和自信,是翻轉運動思維的課題。傳統武術談發勁,得機得勢,在賽場上以技取勝。然而,養身太極拳,卻暢談舒緩痠痛與消除孤寂,看到多活十年的希望。
養身太極拳動作要簡單,適合老人身體需求,幫助消化食物,促進血液循環,配合呼吸放鬆心情,與減輕疲勞和壓力,運用意氣與內勁,猶如生活中的日光和空氣。依年齡增長與體力退化的變數,以SWOT分析方法,取運動量與伸展力的降低,做為調整動作的參考值,來舒緩老人因痠痛而失望的無奈。聽到學員有病痛,先付出關心與問候,再查閱相關醫學常識,以柔順的內力來舒緩外在的阻力,可以蘊育無限的能量。教練場是由學員、教練、教師組成,借助個人專長,讓功能展現極大化;最常使用的催眠功法,讓我一睡到天亮,偶而半夜醒來,做完催睡功法,躺下很快就睡著了。恆益太極拳也做了承諾,利用推杯換盞的心態,不斷作細部微調,讓學員感受舒緩效果。因此,舊學員中含十對夫妻,六位老教授等現況。回想,剛啟動翻轉養身太極拳,也經歷一段冷漠的衝擊,希望未來能順利成長。
人生在世會經歷很多悲歡離合,有智慧的人,會以優雅與積極的態度過好每一天,晴空也好,風雨也罷,不改初衷,天天快樂才是人生真諦。在缺乏文化刺激的情況下,獨自摸索細心推敲;發現,老人社會裡普遍都在學習養身,面對自己的老化和失智,亟待精心雕琢出生活特性。觀察老人家的需求,想辦法去提高他們的運動興趣,不論在動態或靜態的活動中,能發揮獨有的專長,再孕育出新的養身方式。推動教練的專業養成,經常提供增能的文章,引導教練群發揮適性揚才。告知,所作所為要從自己做起,再順從社會利益著眼。我真是三生有幸,面對機能老化問題,養身功法的創新,思考著滾動式改良,時時刻刻探討舒緩技巧。也要提醒飲食要適量,遵守細嚼慢嚥,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浸潤,達到均衡營養;積極調整良好體質,規律運動與飲食正常,才能減少病痛常保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