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是道地的養身功法
有些太極拳大師,常在公園裡說故事,手一揮學員配合飛出去,推手有這麼厲害嗎?推手會增強體力,調整良好體質,是非常好的運動,不要這樣呼哢推手,做事要誠實,做人要厚道,才會得到尊重。學太極拳要愛惜自己,為健康而運動,別為流言蜚語糟踏自己,自己過自己的生活,怎麼舒服怎麼活,怎麼開心就怎麼過。在大安森林公園,迎面吹拂微風,氤氳朦朧,漫步湖畔,享受退休生活。想要成為太極拳達人,要走正向能量,多參加推手比賽,檢試自己是否進步,深入了解箇中奧秘。無論是追求健康或競技,總要勇敢面對,擎著理想大旗,闖出美好的名氣。施老師太極拳,是務實的健康價值,受學員肯定,人數穩定成長。常常有新學員來訪,醫生告知她癌症,臉上的擔心、惶恐與憂慮,可想而知對健康有多麼期待!腰痠背痛朋友來觀摩,感覺輕鬆緩慢,願意來參加。多數退休人員,知道大安教練場是健康園區,離開職場後,很快就來報到。太極拳是輕柔勻和,以心行氣的運動。歡迎大家,一起經營健康公益,共同付出向前行。
不願其煩地強調,要自然呼吸,輕鬆緩慢,太極拳是道地養身功法。違反自然呼吸會短命,動作過度要求會痠痛,身體摔倒會讓你折壽。太極拳是預防醫學,招招都講究自然與平衡;虛領頂勁,氣沉丹田,是指頭要正,丹田沉,中間是脊柱,上下對拉形成中定,使身體舒適自然。隨曲就伸是先以曲身接勁,然後借力使力,即時發勁將對手彈出,是平衡反應。太極者,無極而生,動靜之機,陰陽之母也,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,是大自然現象。動作要分陰陽,虛實宜分清楚,一處自有一處虛實,處處總此一虛實,萬物自然生存。推手的虛實,聽勁是虛,發勁是實,一手輕一手重,腳也一樣,是肢體平衡。為何學員經常會膝蓋痠痛,問題就出在不自然,因為你過度要求,傷害了膝關節。常說外三合,肩與胯合,肘與膝合,手與足合,就是要輕鬆緩慢。內三合是形與意,意與氣,氣與心,也是身心開朗。太極拳運動,透過鬆腰,鬆胯,鬆肩,要讓全身都放鬆。太極拳是難學,癥結點就是要如何放鬆?
上德有德,是以有德,有道德的人,做好事不會放心上。太極拳歷史沒有英雄,要尊重老前輩教導,要承擔傳承責任。1974年第一屆推手觀摩大賽,採用發化勁為得分標準,計分方式,讓人眼花撩亂,禁止抱摔和掃腿等動作,才有推手比賽,雖有很多改善空間,確實是遵守拳經拳論的推法。往後幾年,太極拳推手選手非常少,為補足比賽人數,允許類似項目選手參加,規則也隨之調整,才會容許抱摔與卡腳動作。當時,台灣北東部玩定步,中南部玩活步,為了比活步或定步,年年爭議不斷,嚴重到罷賽。1995年由於武術納入亞運項目,太極拳37式及男、女組推手等,才有機會被納入台灣區運會。1998年再納入全運會,因為太極拳非亞運項目,兩年舉辦一次至今。2019年全運會推手獎牌爭取到女子5面與男子7面金牌,要感謝政府與主辦單位的協助。我最擔心的問題,還是選手不夠多,有幸站在制高點,感謝前輩們卯足全力推廣,還有幾個縣市派不出選手!你們知道嗎?希望教練們還需要再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