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的健康園區
少年雖奔波,但老年順境,帶著老兄弟們享受運動,這份熱情,任何誘因都阻止不了,我對太極拳的喜愛。大家想天天開心,悠閒自在,前提要有身體健康;若倒下來,什麼含貽弄孫?也只是一片浮雲,為找回健康,要鞭策自己出來運動。太極拳要沉肩墬肘,腰胯下沉,兩膝微蹲,心情要放輕鬆。發勁的概念,就像捧起一塊大石頭,盡力往外扔就是整勁。硬碰硬是剛勁,接棒球是柔韌勁,垂柳搖曳是柔軟勁,柔要有剛撐住才能鬆。太極拳是武術進化,學員要學套路?給套路,要氣功、推手、功夫扇、太極劍等,要什麼?給什麼?隨時滿足他們的需求。避談五行八卦,方位、算命、風水等命理科學,這是東扯葫蘆西扯瓢,與太極拳毫無關係!30幾年來的推廣,從身心靈、樂活、慢老。希望再提升到〝健康園區〞,提高運動水準,享受健康到終老。我是幸運老人,沒三高沒痠痛,感謝太極拳!要找出新元素,注入活水,遇到氣候變遷,疫情嚴峻,新興運動突起,才有轉型機會。教練要有恆心,保持場地整潔,講課要簡單易懂,風趣有親和力,才能留住舊學員。
常用的推手技巧,右掤左履,左掤右履,是手腳與腰腿結合,要不斷精進,才有四兩撥千斤之技巧。引進落空是引對手推過來,落到自己的慣用手法,讓對手誤以為有機可乘,才能獲得犀利的妙用。提手強調不被對手牽著走,使對手失衡以整勁發出。要熟悉自由對練,使學員感受實戰經驗,有膽識,有力氣,達到上下相隨,方見推手之妙,如蛛網纏縛,把對手玩在手中。細看 人生,有時很無奈,奮鬥了一輩子,罹患重病,空有一身本事,卻於事無補。學拳要有價值觀,競技價值要在舞台上發光,健康價值要在長壽上凸顯,要知道健康靠自己,不要今天推明天;要有養身理念,改善身體柔軟度,呼吸新鮮空氣。發現學習過程有障礙,已知有腰酸背痛時,應即時調整或停止,不要相信運動能治百病。要活得老,是長壽問題;要活得好,是品質問題;能夠活到老,更需要活得好!要創新多元課程,展現太極拳特色,提供套裝養身功法,營造優質友善之健康園區,是施老師的新指標。大家做健康公益,你做一點,他做一點,目標一致,就變成理所當然。
太極拳是武術,要功體強,筋骨硬,力量大,手腳快,才能以技服人。也是養身,要舒緩痠痛,增強體力,調整體質,多活十年。太極拳擁有舒緩效果,符合濃厚的人情味,深深吸引居民的喜愛。太極拳沒有對與錯,只有強與弱,主要是提升興趣,滿足自己的期待。前人留下經驗,有些是超能量,看不到希望,用大腦想想,要擇優汰劣,避免浪費時間。如果練內勁,會氣遍周身,氣歛入骨,撐筋拔骨,階及神明,只是一種甜蜜的幻想。真的有奇異神功嗎?是無的放矢,除了編故事外,你曾在競技舞台上看過嗎 ?要練「內練一口氣,外練筋骨皮」,力氣大拳重,皮厚是耐打,才是真功夫。 我們活著要做有意義的事,如果什麼都不做,跟死人又有何差異!在人世間,要重視生命,創造自己的人生。有人死了還能餘燼惠澤,因為她活得精彩,令人讚嘆!韶光易逝,歲月荏苒,用自己有限的人生,言行舉止,德行善事,其量無涯,必為後人懷念與敬仰。我已察覺到健康園區,讓更多老人享受樂活,減少生病,節省醫療成本,造福人群,才不會有後悔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