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身氣功的腰腳招式
太極拳主要特徵,是自然、輕鬆、緩慢,從養生觀點是正確的。一般學習者,動作要求突破瓶頸,拉筋劈腿擴張伸展性,追求技藝優美。追求武術者,實施重力訓練,增加攻擊爆發力,激發全身肌耐力,爭取競技榮譽,展現武術上的威力。太極拳另一種養身功能,違反武術的技擊導向,追求鬆柔鬆身,強調順乎自然,不鍛鍊筋骨皮反而追求輕鬆,不展現競技反而朝緩慢發展。這些與時俱進的改變,都是為了消除病痛,及時舒緩痠痛,紓解壓力,恢復疲勞。
一分鐘太極拳,執行幾十年來,因應不同病痛,尋找運用招式,逐步做細部調整,發現不使力是養身的基本理念。早上剛醒來,尚未甦醒時,慢慢坐起來,眼睛閉著養神,雙腳落地坐在床邊。開始撫摸大腿十下,慢慢站起來,自然呼吸、伸展筋骨、腹式呼吸各三下,攬雀尾、抬腳、海底針各十下,過程完全不使力,然後雙眼張開、雙手摩擦,做洗頭、洗臉(雙手摸臉動作)然後喝開水。完成後,感覺精神舒爽、體能恢復,進浴室刷牙洗臉,開始一天的常態工作。由於長久實施簡單的氣功運動,發現是一種很好的養身方式。氣功運動的前提,要追求心情平靜,需要腦筋一片空白,輕輕抬腳、慢慢彎腰、雙手擺動不使力,才能達到健康效果。不花很多時間就是一分鐘,不踢腳、不蹬腳、不發勁,使心臟壓慢慢恢復,體能慢慢達到最佳狀況,保持不憂慮、不煩惱,在心平氣和下袪除疾病。招式擷取於套路,針對自己的需要,如腰痛找海底針,膝蓋痠痛找抬腳,手關節痠痛找攬雀尾。
太極拳是一門武術,很多武林高手出自於此,專注於增強體力與技巧熟練化,把推、拉、拋、摔的高度技巧,展現在競技舞台上,獲得觀眾熱烈掌聲,在功夫世界中發光發熱。個人是1992年榮獲全國推手錦標賽亞軍,是台北區知名選手,從小就接受家族少林武術,但是一直都不喜歡打來打去,較喜歡家叔傳授的接骨損傷,憲兵與學校中幫忙過很多扭傷病患,利用正骨手法使脫臼歸位,然後趕快送醫院治療。喜歡推手運動的出發點,是針對自己的腰胯痠痛,推廣讓人替代推人,借力使力技巧,不在乎輸贏,不做超越瓶頸,突破先天性體質的訓練,純粹是為健康而運動。太極拳是養身,動作刻意慢慢來,呼吸要求自然,心情放輕鬆,探討療傷功能,才是個人參與的興趣。
談養身就需要懂得氣功,要深入了解氣功功能,有效實踐氣功運動,首先要知道心情平靜、紓解壓力、忘掉煩惱的重要性,讓自己感受到入靜的情境。不要盲目跟隨,避免走火入魔,沒有獲得療傷反而影響健康。要合理思考,疾病都源自於心煩,如何讓病因遠離?如何保持安逸?身體自然會健康。養身太極拳慢慢打是故意安排的,伸展筋骨、促進血液循環、提高免疫力;反向思考,重力訓練容易氣結,產生腰酸背痛,除非定位在功夫成就上;太極拳氣功運動,腳輕輕抬起,腰慢慢彎下,手腳自然擺動,使肌肉、關節伸縮靈活,不會因旋轉過度,扭傷韌帶肌肉,為自己健康設想,希望大家認知太極拳的好處,每天過著沒有病痛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