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大家都同意太極拳是一種武術,既是武術就必須講求體用合一,而推手訓練正是講求體用相合的具體實踐。只練拳而不練推手很難體會拳架結構與內涵,更難深入理解精妙拳理,枯練拳架對健康雖有某些助益,然而卻有無以致用的缺憾。未練習推手之前很難體會太極拳真正深層意涵,除了拳技以外,還富含著深奧道家哲理,宇宙間自然法則,越加練習,就有如剝洋蔥似的,一層層地解開太極拳內在至理,每當剝開一層,心中就有一種莫名感動,這就是太極拳迷人地方。然而只練推手而不練拳架也是一種迷失,太極拳拳架具有韻律性、有氧性、愉悅性,和藝術性,是培養鬆靜,堅固基礎以及激發靈性重要手段,千萬不能以等閒視之。拳架和推手一體一用相互觀照,益臻完美。
   

太極拳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哲學,它讓我們從周身輕靈中找到內心寧靜,從虛實變化中洞悉生命起伏,從精神內斂中找到了穩重和謙虛,從延綿而無斷續處學到了恆心和毅力,從人剛我柔中領悟了處世之道,在推手實務中發現了權變之道,凡此種種,不一而足,處處都隱含著太極拳極高智慧。在「天地人」和「天人合一」思想中,也處處顯示太極拳和宇宙人生觀密切耦合,絕非一介武夫,以力取勝而已。
    

太極拳在緩慢動作中潛移默化,逐漸開啟人們心靈門戶,淨化人們靈魂,養成明靜安詳性格,從有我之境昇華到無我之境,從而改變一個人人生觀。人本心理學之父(亞伯拉罕馬斯洛 Maslow Abraham)說:「心若改變,態度跟著改變,態度改變,習慣跟著改變,習慣改變,性格跟著改變,性格改變,人生跟著改變。」由此可見一般。
   

太極拳精髓亦符合於易經變化與天理循環,其中包括了二元對立與和諧,二者原為一體兩面。如太極之陰陽,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,沒有合哪來的分,反之沒有分哪來合呢?可惜世人不黯此理,而迷惑於二元對立表象,卻忽略了二元和諧面,以致於造成社會對立與不安,就像善與惡如同背對背兩個連體嬰,二者只是對比關係而已,實際上二者是分不開的。所以道家主張「致中和」,儒家主張「中庸」,以及佛家「中道實相」,都在告訴我們天下本無善惡,只是人類在這中間不能拿捏得恰到好處而已。
   

在基督教聖經中常看到「罪」和「義」兩個字,其意義在希臘文解釋是:過與不及就是「罪」,而無過與不及就是「義」。恰恰吻合了儒、釋、道所主張「中道」之說。我們太極拳修練豈不也是如此嗎?太極拳論中也提到:無過不及,隨曲就伸的說法。太極拳權變談到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黏。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,雖變化萬端,而理為一貫。與易經「天地人」論述君臣互動之理念是相通的。
   

太極拳意義不僅在養生與武學、它同時也是講「心」及「悟」學問。你越深入,則越感到它高深莫測。總之太極拳就像一座寶城,裡面藏有無盡寶藏,每個人進城所帶出來的,都是不同寶物。要取哪一種?或取多少?就由你自己決定。(黃濟平)

  

      太極拳體是指原則,招式是構成太極拳基本要素,特色形成各家風格,不同風格構成不同拳法,因而各具有不同觀感。台灣的太極拳,有陳家、楊家、鄭家等,各家勁道與鬆柔有差異,招式與變化也有不同,雖然各家套路截然不同,但結構原則是相通。招式有高架與低架,姿勢高受力小,打起來輕鬆。反之,姿勢低受力大,打起來辛苦。陳家強調低架,步伐大蹲得低,勁道強動作快。鄭家強調高架,步伐小蹲得高,不用力動作慢。楊家介於中間,中高架打起來流暢。

   

    太極拳有上百種套路;經研究明末陳家太極拳(108),集武術編一套動作,不求快不求猛原則,運動時間拉長到約30分鐘。隨後楊家太極拳(85),招式少、速度慢、力道小,時間縮短約20分鐘。國民黨撤退來台灣(1949年),鄭子太極拳(37),招式更少、速度更慢、全身軟趴趴,時間約10分鐘。太極拳的演進過程,從武術轉變為運動,再進化為養身。這種進化是一種自然形成,沒有誰發明的爭議。自由社會任誰都可以組合套路,才有百花齊放,真是蔚為奇觀,這是太極拳原則。   

    

    太極拳用是指績效,強化身體機能與增進健康,至於禦敵防身只是附加價值。當我們打一套拳,全身骨關節伸展開來,毛細孔張開汗水冒出來,頓時感覺舒服愉快。如此促進新陳代謝,增強免疫力,確保身體健康。當我們參與運動,活動量要適當,過度會傷身,年齡增長要降低運動量,適合體能就好。飲食要正常,生活要規律,有病找醫生,不要誤導運動治百病。自己身體要自己照顧,保持手腳靈活,自己事自己處理,生活才會有意義。有時候看到周遭朋友,平常很少運動,當他身體不適,送醫治療後,整個人變得好蒼老!希望大家多出來運動,才會活的長活得快樂!

 

      太極拳是養身,對身體有保健。氣功運動,讓心情放鬆,運行後喝水,補足內勁能量。偶而運動過度,腰酸背痛時要適當休息,進行沖氣與喝水,加速血液循環與消炎止痛。人總是會老,老花眼越來越高,聽力越來越差,手指彎曲不靈光,腳底抽痛,口水無意外流,腰痠背痛,骨骼疏鬆等老化現象。我60歲時老花眼越來越高,現在停住200度沒有再惡化,兩年來有點重聽也獲得改善,確實有不錯績效(請參閱分類;基因改造太極拳)。太極拳交流中,有喜樂與師兄姐分享,難過時讓師兄姐分憂。有些太極拳名家說,套路是實體,推手是實用。套路的美感,推手的敏捷,確實讓很多藝術家陶醉。

   

    太極拳創新;武術流傳民間時,太極拳為健康運動。武術跟進追求健康,太極拳進化為養身運動。雖然被嘲諷為老人拳,但是觀察武術,還是拆開招式做為養身,一樣跟隨著太極拳後塵。太極拳又推向新旅程碑,符合老化社會需要。太極拳再創新追求延長老化,目前平均年齡達87(2012年報導),老人族群越來越多,需要新運動來維護老人健康,符合延長老化與降低醫療費用需求。太極拳正進行著基因改造,創造新運動型式。其實現代農作物、水果、魚肉食品,經過基因改造的範例很多,改造之食品確實符合市場需要。運動也一樣,基因改造太極拳,未來能夠符合運動市場需要,大家繼續探討太極拳體用與哲學的內涵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h_taichi 的頭像
    chih_taichi

    施老師養身太極拳

    chih_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