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蹊痠痛的舒緩技巧
鼠蹊是指大腿兩側,聚集大量動靜脈與神經和肌筋膜,是肌肉結實的組織。年輕人體力充沛,很少有腿腳痠痛問題;中年體力退化,反應遲鈍,常有鼠蹊部拉傷;老人家有神經退化,遇寒冬腿腳就痛啊!醫生治療叮嚀要休息,避免二度傷害;太極拳要適當運動,強化肌筋膜慢慢恢復。這幾天寒風刺骨,夫妻倆腿腳痛徹心扉,馬上帶老婆看醫生;我實踐撞牆功法,規律地參加養身太極拳運動,補充末梢神經的血氧量,達到調理身體健康,獲得短暫性舒緩。這就是太極拳的自然圓滿,隨時可在生活中使用;醫生是協助治療,最後病除都需要靠自己。人們遇到窘困時,都會追念本源,勞苦困頓會呼老天啊!疾病傷痛會叫媽媽!這是消極反應,是無奈!要積極出來運動,才是追求健康的根本。鼠蹊痠痛是神經慢性病,要看神經過敏風濕科醫生,抽血檢驗,正確的判斷,做適當的治療。
舒緩腿腳痠痛技巧,有前後折腳,拉胯,拉腰,拉腿,拉腳,拉腳踝,金雞獨立,左右分腳,前後蹬腳等各十下,收工喝水休息。老人家看電視不能長坐,偶爾要站起來抬高左右腳各壓二百下,或踩1.5尺高的板凳 60下,及雙腳彈跳30下等,依自己興趣任選一種。功能是增強肌筋膜強度,利用身體細胞去修補損傷,舒緩效果是短暫,痠痛還會重複出現,痠痛要看醫生服藥,治療時間雖長,卻是根除的方法。氣功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痠痛,增強免疫力抑制病毒感染;空氣潔淨降低過敏原;飲食要節制避免肥胖。每一個動作要評估對舒緩的功能性,其實,太極拳的舒緩功能應該是早就有了,這種百利無一害的功法,只是後人欠缺深入探討而已。我從長期的運用,熟悉使用勁道大小,要恰到好處感覺舒適。學太極拳不應有優越感,應帶給更多人使用,學習如何造福社區居民。
推廣太極拳要有價值觀,正視老化現象;現在你的健康,兒孫應該要高興;若是有一天倒下,就是兒孫們煩惱的開始。感染病毒要看專科醫生,對症下藥,病情會逐漸好轉;天天想著如何善待他人?默默付出成就自己!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每天增長一點知識,減少一點慾望;生命不能返璞歸真,希望能多活十年。舒緩技巧是呼吸、意念與拉伸的結合,以意導氣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要堅持相信太極拳真好。前輩說;道本自然一氣游,空空靜靜最難求,得來萬法皆無用,身形應當似水流。太極拳好在哪裡?有舒緩痠痛和延緩老化,避免痴呆與失智及失能等;三餐食物要簡單和慢咬細嚼,是減重和健康的開始。我也是重病後,認為人生要向命運挑戰,不屈不撓地摸索,再接再厲的充實,發揮自己的天份和潛能。如果養身功法熟練了,在時節變換中,會減少痠痛,領悟生活的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