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的自然變化
我從小接觸武術,青少年學37式套路,中年喜愛推手,退休玩養身,現在七十三歲高齡了,熱衷於輕鬆的氣功,專注舒緩痠痛,是太極拳的自然變化。每個人都有夢幻人生,自己的過往雲煙,成長期學習生活技巧補充能量,使身體快速成長。年輕期學習獨立,面對社會競爭,培養賺錢養家的條件。中年期做自己想做的事,生活有自信,體能開始退化。衰老期生活簡單,做人生有意義的事,為社會盡一份心力。每個人都有睡不著覺的情形,簡單舒緩技巧,利用催眠氣功、做體力動作、閱讀書籍躺下就睡了;深層心靈的睡不著問題,利用靜坐做導引,感覺腳麻一伸就睡了;入靜使大腦只有薄弱意識躺下睡著了;入定大腦放空,頭往下垂,身體往一邊傾斜,突然驚醒倒下後睡著了。太極拳入靜與入定的催睡功法,效果顯著值得學習,是老天爺賜給人類長壽的禮物。
太極拳經論常提接地之力,增長根力,吞天之氣,增長靈氣,專氣至柔,是引述老子的道法自然。身體是有機體,靠食物與運動維持生命,靠血氧活化細胞。要相信太極拳價值,跟學習多少年無關,對自己有好處,社會各層面都有好處,學員才會願意參與。人要活就要動,心臟停止就結束生命,年輕人要高度消耗體力補足能量;中年人身體定型,應轉為鬆柔緩慢;老年人機能退化,應調適輕鬆自然。人生總會遭逢重病,要有強烈的求生慾,病中靜臥休養,要靠醫生也要自救。一般小病治不好有感冒,大病治不好有癌症,其間病人大多是靠自癒,增強修補損傷功能,凡不能自癒的,就很難治了。隨著生命週期變化,太極拳需要多元化,懂得學以致用。毋庸置疑,友勁太極拳經營30幾年,在眾多環境的挑戰下,能存活到現在,除了熱心和活力外,最重要是健康公益。
台灣武術落實與紮根五十年來,2023亞運柔道榮獲男女冠軍,拳擊男獲兩銀,女獲金銀銅各一,是競技價值的展現,讓武術世界看到台灣的崛起。國教十二年後,看到教育多元化,造就了多方面人才。回顧二十世紀初,輪胎產業相當於今日的半導體,在二十五年間輪胎平均壽命增加了四十倍,價格卻降了80%,成為一圓發財夢的天堂。現在的太極拳一動一靜互為根,鼓勵優秀選手走向國際,落實養身讓你我多活十年。大安教練場增加垂柳功法、拍打功等,也安排功夫扇和太極劍,讓大家開心沒煩惱。我參與推手的動機,是為了消除痠痛,純粹是裨益於養身。運動要持之以恆,三餐正常,對預防慢性病、癌症的幫助很大,是上天為人類準備的最佳醫藥。太極拳界有人造神,權力使人腐化,財富使人貪婪,是社會結構的現象。不過,教練要秉持關心和服務,不講假話不談傳說,鼓勵大家出來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