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氣功如何消除氣結?
太極拳要學以致用,經常朗朗上口,是有效的養身功法。多數人沉迷於推、拉、摔、扯等外顯功夫,獨我探討內顯舒緩技巧。退休六年來,注入慢老、樂活、身心靈和健康園區,課程有氣功、套路、推手、功夫扇和太極劍等,還繼續挖掘延長老化問題?運動是不能治百病,能消除輕微過敏,遠離體力虛弱,舒緩痠痛困擾,因此讓我愛不釋手。身體不適都來自於體質不良,免疫力差,容易被病毒感染。要知道調整體質最好的方法,是培養運動習慣,自己的健康要依賴自我身體的本能。經驗告訴我,四十歲時招收學員,以個人魅力,受到少數年輕人嚮往,學員雖少留下多,由於體力好體質好。退休後,成立大安養身太極拳,每年新學員多留下少,因為老化與行動不便。恆益太極拳第六年,元月份有47位學員,四月底又增到67人。觀察老人家需要運動,由於肌肉萎縮,關節退化,肌耐力降低,是翻轉率高的原因。有學員告知,擔心摔倒不來了,我是心痛卻無力挽留,只能祝福早日康復。以前被邀請講述如何規劃老人生活,發覺人生非靜止不變,是處於陽消陰長,要保持動態平衡,現在自己老了,總覺得當時是幼稚且不踏實。
氣結的症狀,有落枕,肩頸痠痛、肌筋膜症候群,氣血循環不好等。中醫醫學常識;氣血通則不痛,不通則痛,病痛都來自於身心理因素。有些民俗療傷,利用特定工具,做按壓搓揉技巧,使患者感覺舒緩,才會出現針灸、推拿、刮痧、按摩、拔罐、艾灸薰療等行業。西醫的看法,是體內缺氧氣和營養,無法活化肌肉,破壞組織器官功能,常見有飲食失控、感冒咳嗽、代謝衰退、壓力緊張等症狀。身體衰老是鐘擺現象,要有陽性的體力,也要有陰性身心靈,太極拳是舒緩和陶冶身心靈,是陰陽調和追求延年益壽。一般居民老了,面對痠痛的折磨,常常有人來觀察養身太極拳,嘗試參與後再決定加入,希望看到希望。大自然四季循環、陽氣虛弱、陰寒凝滯、體質不良、活動力差等因素,使氣血運行發生障礙,廢氣毒素無法排出體外,引起氣血不通,使人早衰多病。打太極拳要慢慢打是故意的,如果過度緊繃反而會氣結,數十年來寢饋斯道,未嘗一日間斷,由妙境而進於化境,每遇痠痛可及時舒緩,生活中似乎平順,要感謝太極拳!
拍打、五禽、垂柳、氣功、九轉與熱身功法,要內勁要排汗,有疏通氣結效果;我在上課中偶而會聲音沙啞,使用左右手擊打勞宮穴,輕微症狀有即舒緩效果;雲手是知名氣功招式,兩腳與肩同寬,坐右腳膝蓋微曲,尾閭往上撐,腳底湧泉貼地,氣循腳而腿而腰至手,右手置胸前約兩拳頭間距,左手旋落置於胯旁,左右交換運作,鬆開踝、膝、胯、腰、背、肩、肘、腕、手等九大關節,稱大轉關鬆開。太極拳是內家拳,是內練之功,要體用推求展現效果,打拳不能純聊天?要增加內勁動作,使心臟壓升高、增加吸氣量、加速活化組織等功能。遭遇嚴重痠痛,煩惱的疑難雜症,除了看醫生外,要學習靠自己修復功能,不要忘記太極拳氣功是救你的良藥。過去五十年科技進步,生活腳步快速,如何調適身心理變得很複雜?現代醫學雖然發達,人類年齡也到八十歲了。不過,慢性病與心理疾病、癌症、心血管與新陳代謝失調等仍然困擾著,甚至年輕化的趨勢,無法單靠藥物,需要回到自然生活方式,這是我浚淫太極拳多年,所增長的見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