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套路基本要領
元朝末年火砲上戰場,武術退出國防流入民間,太極拳在清朝流傳,今天是台灣普遍的運動。太極拳要求緩慢不用力,流暢如浮雲流水,重心沉穩虛實分明。套路是內練功法,強調意氣君來骨肉臣,意和氣要均勻,骨與肉要鬆沉。力與氣要對稱,力上行發於脊背,氣下行聚於丹田,或氣上行涵胸拔背,力下行勁發於腰際。我喜歡內功心法,利用呼吸與招式、伸展筋骨與修身養性,雖有易筋經與洗髓經的鍛練,我也有氣功與垂柳養身功法。要求放鬆、圓轉、靈活、自然呼吸等,基本要領的關鍵,動作越簡單,舒緩效果越好。記得媽媽病危時,匆忙換機票趕回台北,幾天的奔波停頓了氣功,慈祥阿嬤善終了,我的腰痠開始作痛,幸好及時舒緩。武術要勤練,愈練愈精,功夫既到,則水到渠成。所以,養身與功夫是兩條平行線,即競技與健康價值,其重點是不一樣的。
1、氣沉丹田練習法;吸氣達丹田,吐氣自然排出,兩手提到胸前,五指自然下垂,膝蓋微彎配合吸氣。接著雙手放回大腿前,兩腳站起來吐氣。意念專注於丹田,腰胯鬆開,手臂垂下吐氣,是著名招式行功。
2、虛實步練習法;兩腳開與肩同寬,雙腳微蹲,左腳大腿抬起,左手肘提起彎曲,手腳虛空不受力,重心落在右腳上吸氣。然後手腳輕輕放下,重心在兩腳間,全身放鬆吐氣。左右腳互換,虛實轉換,動作輕巧。
3、意守丹田練習法;自然呼吸三次,眼睛慢慢閤起來,以意念與旻想引導吸氣,深到丹田腹部微微膨脹,兩手開掌撐開。吐氣時腹部鬆開,意識專注丹田,心神平靜下來,是著名的腹式呼吸法。
4、五行步練習法;前後腳跨出一小步,後腳跟要微微提起,靠在前腳旁,往前跨出一小步,腳跟先著地,慢慢往前移動,腳輕輕外移15度角,直到湧泉踏實後吐氣,使腳腿的肌筋骨完全放鬆。
5、雲手步練習法;兩腳與肩同寬,沉肩落胯,兩膝蓋微微彎曲,左腳向左橫跨一小步,身體往左移動,重心落在兩腳上。右腳靠到左腳,眼睛正視前方,肩腰膝蓋要塌,周身輕靈,是橫向跨步法。
6、左右抬腳練習法;兩腳站好,兩手交叉置胸前,左腳靠到右腳,腳尖著地吸氣。兩手往兩側撐開,左腳向前抬高,緩緩吐氣。換右腳抬高,左右互換,腰胯要鬆,動作要慢不使力。
太極拳推手八門五步,各有其勁源,引拿化發都由勁源主宰。套路是伸展筋骨,促進血液循環,增強免疫力,意念明,膝蓋鬆,步伐輕,移動如水飄落葉,進退自然順暢。每天打套路要曉得目標價值,看到延長老化多活十年。初學者無法適應本能的習慣,教練應極力挽留,告知甘泉在峭壁,花兒在前方,繼續學習才有機會。有些三十幾年的師兄姐,一起寒暄一起欣賞,早已匯集成一條感情的河流。新學員一年後,熟悉套路細節,會感覺枯燥無味,應傳授舒緩技巧,有痠痛能及時看到希望,自然會提高興趣。兩年後,激勵共同經營健康公益,使弱者強,病者興,衰者旺,懦者立,為人類永續生存,使生活回歸自然。要有勇氣與決心進行改變,需要不斷的探討與修正,展現太極拳的養身效果,才可能有新活力和積極的人生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