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日常生活中,常常接觸很多武術,如柔道摔角空手道、拳擊、合氣道跆拳道搏擊、國術等,這些武術有專精於拳,有專精腳,有專精於摔,各具有不同的技擊功夫。還有拳腳運用的差異;北方人游牧善用腳法,反之南方人捕魚善用拳法。觀察太極拳沒有踢腿跳躍,不必要拉筋劈腿,以動作觀點來看,應該是發源於南方拳法。

   

    小時候,我就接觸一般少林武術,雖然祖先是正宗少林弟子,但是我的學習時間相當短,只是玩玩而已,連皮毛也沒學到,傳到我們已是第七代了。我知道中國拳法很多,門派也很複雜,民間流傳的典故也很多。家叔常說;武術是老祖先爭權奪利的工具,有能力者占地為王,再眷養一群打手,編撰各種套路來訓練他們,所以才有這麼多的套路。台灣推廣太極拳,套路種類那麼多,同樣是自然進化的現象。

   

    觀察太極拳歷史,發現越早的套路發勁越多,如陳式太極拳的金剛搗捶碓,越晚流行的套路越鬆柔,如楊氏太極拳,發展到台灣推廣的三十七式,簡直是軟趴趴。這種磨菇鬆垮的動作,對年輕人來說極不適合,無法達到汗流浹背的運動效果,因此被說成老人拳不是沒有道理。最近幾年台灣太極拳比賽就有十幾種套路,加上中國發展的新套路就很多了。因此套路的組成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的演變,沒有誰發明的問題。

   

    太極拳套路招式的探討;抱虎歸山像老虎撲羊,倒臁猴像猴子摘水蜜桃,金雞獨立像鶴立雞群,白鶴亮翅像振翅威嚇,左右抬腳像鹿奔跑,雙風貫耳像鹿砥角,起式像熊走路,雲手像熊站起來。很多動作都可能模仿禽獸的動作,經過多年來修正再編製成今天的套路。太極拳以養身為主,隨著時代轉變與健康需求,自然越變越鬆,越變越符合健康價值,才能延續到今天且發揚光大。

   

    太極拳的擒拿招式;搬攔捶是當對方抓我手時折其腕關節,直到跪地求饒。雲手是當對方抓我衣領或頭髮,我扣住對方手腕和抓住對方手肘,折其腕關節使對方痛到跳起來。單鞭是當對方抓我抱我時,我以大拇指按其手背四指扣住掌心,接著向外拉出折其手肘痛到趴下去。太極拳招招都有特殊的手法,也具有獨特的功夫,是極具威力的一門武術。

   

    太極拳推手;我學習推手的動機,是在腰痛嚴重時,希望藉運動來縮短醫療時間,最後發現效果很好,二十多年來沒有再發生腰痛的問題。推手是鍛鍊腰部的好方法,腰部力量越大椎肩盤韌性越強,腰痠背痛自然會慢慢痊癒。這個觀念可以適用於腰痛的朋友,做為選擇運動的思考。推手是注重腰部走化和鬆柔,兩人慢慢的推來推去,你推過來我讓你,我推過去你放鬆,沒有任何抗力,大家都在學習聽勁與走化,確實是健康又安全的好運動,絕對不是競技場上,像鬥牛一樣,而是促進健康不是比輸贏的運動。你想想,友勁太極拳沒有廣告也沒有招生活動,學員們都是靠朋友介紹和社會人士的口耳相傳,才有壹百多位學員參與,相信太極拳推手是值得信賴的。我的學生參加全國性與國際性推手比賽,每年都獲得很好的成績,既然能夠上場比賽,當然不是一般七分吹牛三分實力的功夫,絕對是既健康又實用的好運動。

   

    施老師彙集各種武術觀念,觀察太極拳歷史進化,揭開太極拳的奧秘,證實太極拳是好運動。並提出太極拳未來的發展,應如何維護身體健康,如何導引意與氣,如何達到鬆化自然。還指出為何太極拳不能缺少伸展運動?為何不能遺漏氣功運動?為何套路不能缺少運動後的興奮?為何需要推手運動的刺激。現在太極拳朋友感覺不足的部分,未來一定會慢慢補足,特別提議套路打完增加一些爆發性的動作,補足力氣的發洩。推手應強調腰胯的走化,強化椎肩盤的韌性。氣功部分應發展成調適心靈淨化。挖掘特殊動作組成養身的技巧,讓太極拳更符合喜愛者的需要。至於套路那麼多,只要學習一兩套就好了。對於太極拳推手,較能滿足運動量需求,多流汗多喝水,使毛細孔張開促進新陳代謝,增強免疫力免於細菌感染。最重要的,要避免比輸贏的觀念,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,持之以恆天天出來運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h_taichi 的頭像
    chih_taichi

    施老師養身太極拳

    chih_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