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教練的沉思
我在這個世界裡已經活過七十多年了,跑遍大江南北,雖談不上閱人無數,但平時會觀察周邊小事。看到學員追求理想,費盡心思卻達不到效果,常沉思著教拳的意義。太極拳的深度是追求健康,廣度是禦敵防身,就是教拳生涯的見證。學員們曾經夢想,在競技場尋答案,在教練場找健康,在產業界嶄露頭角,能擁有一個溫暖的家。今天分享著他們的成長,如同時間的細砂,緩緩地在心田裡沉澱。經常在寒流和春節時分,來教練場只有兩三人,那種等待總是帶著甜味,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?而今學員散居各個角落,依然喜歡太極拳,堅持運動好習慣。我還告知學員,功夫與養身很重要,培養專業技能更重要。太極拳是帶來健康,擁有條件能力才會有高收入,經濟穩定才能身心平衡。管理太極拳團隊,要網羅有愛心學員,共同經營健康公益,遠離心術不正之人。活動課程要注入活水,觀察居民需求,調整養身功法,創造有效益的舒緩技巧,這個理念越老越重要。
太極拳教練,傳授知識與武術,引領探索生命的意義。勁與力是有差異的,勁由於筋,力由於骨,勁是氣與筋的結合,產生鬆柔與彈性。推手對練中,我之氣與彼之氣接觸,感覺對手之動靜,以實攻其虛。暨拳論所云,彼微動,我先動,謂之聽勁。以聽勁知人之形,而可進而攻之,自己求無形,功夫是不為人知而我知人,這種至高的武術境界,我也未曾見過此般高人。學太極拳要一步步前行,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,不要做無謂的幻想。看到一位賽場高手,長得魁梧英俊,一表人才,身高一米八,天資也高,但卻沉迷運動,荒廢功課,失去升學機會,沒有謀生專長,雖得幾面金牌,生活依然是非常清苦。靜下來回想,過往歲月的懷念,及未來充滿的期待,常叮嚀學員要有一技之長。在教拳路上,也佈滿挑戰和驚喜,要忘記傷痛,繼續用熱情,點亮學員的心燈。身旁有些拳界賢達人士,有龐大的事業,也延伸到兒孫身上,主要是教拳帶來健康,經濟穩定身心平衡,做人生有意義的事,因謙卑而受人尊重,才能守住現有的價值與財富。
觀察西方科學與文化,使人民生活改進,自由富足,很多企業家和科學家,年輕時艱苦奮鬥,在激烈競爭下出人頭地。曾經付出不少心血和精力,但是到了晚年,體力退化失去能力,生活孤孤單單,又缺少兒孫的陪伴。在台灣社會明顯不同,兒孫攙扶老人家,笑聲不斷,流露出甜蜜的真情。我感恩,天天有學員相伴,是當太極拳教練的恩惠。當夜幕降臨時,帶著感傷回到書房不斷探索,與瀏覽令人難忘的畫面。深信傳承太極拳是永無止境,願意做探索者,帶給更多人健康。強調具體功夫,使學員在比賽中得獎,在痠痛中看到舒緩。退休後來到大安,鋪陳養身太極拳,目的是消除老人的孤寂,樂活讓他們慢老。早期見過威權社會,政府每年提供150萬元以上高額補助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,協助推廣與主辦全國錦標賽。進入民主社會,推廣得靠民間捐助,提醒各協分會,當賛助單位需要配合時,要懂得禮尚往來,今日不付出,明天就沒人理我們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