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友勁太極拳歷史沿革

     我從小接觸家傳太祖長拳,開台祖先是反清復明少林弟子,一直都傳授施家子弟,保護家族的性命財產。第五代祖先,為爭奪引水灌溉,一棒打死鄉民,從此封關不傳博命絕技,只傳授健身功夫。其實在清末民風開放,政府已能夠保護身家財產,當時武風沉隱,健身興起至今。小學時,每天傍晚,叔叔們敲鑼打鼓,爸媽催小孩吃晚飯,趕快到大庭院學拳。對我來說,武術並不陌生,是司空見慣的事。我只學會幾套基本拳路,對學拳沒有興趣,喜歡雙人對練,好玩又實際,特別鍾愛損傷接骨。當兵時,被編入蔣中正總統的外圍特勤,兩年兵役中,學一點點八極拳與擒拿術,是我的學武過程。等到39歲時,從畢業於美國諾斯諾普大學管理研究所,回台北教書,因為嚴重腰痠背痛,體會健康的重要性,才積極投入太極拳推手,維持30年規律性運動,主要是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。

     79年回台北困擾著腰痠背痛,找醫生看病,總感覺是消炎止痛,藥效過了,痠痛又來。醫生說;脊椎骨底部3-6節間距較寬,先天性腰胯的力量小,才會因過度受力,衍生經常性痠痛,勸我要規律性運動。回想26歲時,差點死於肺結核,感謝政府免費醫療五年,醫生診療,太太不離不棄,從絕望中重新找回生命。我對死亡沒什麼恐懼?現在的腰酸背痛,不可能屈服我,開始觀察公園的活動,發現有少數人在推手,注重腰軸強化腰肌,增強脊椎韌帶拉力,相信會拉緊脊椎間距,改善痠痛症狀。由於專注旋轉腰軸,很多教練規勸,不要這麼練,會傷害腰胯。我感謝大家,當時運動後腰跨是非常痠,堅持忍受一年,運動後的痠痛,第二年痠痛大有改善,第三年痠痛都離我遠去,到今年70歲沒有再發生過,徹底棄除腰酸背痛,證明推手有運動價值。

      當時,我急需舒緩腰胯痠痛時,附近卻找不到有推手教練場,騎著機車察看與徵詢朋友,只有二二八公園有收費教練場,我住八德路三段要到教練場,是有一段距離,只能利用假日早上參與。因此找幾位喜歡推手朋友,星期日早上9點在國父紀念館練習,利用長廊開始玩起來。這是民國79年(1990)開始的施老師太極拳,81年報名參加推手比賽,台北市冠軍,參加全國太極拳錦標賽,榮獲亞軍,在台北市是殊榮,參與學員逐漸增加有十幾人。開班授課每月1000元,每周兩個晚上,在附近的復原公園,假日在國父紀念館,往後帶著傅振益、劉瑞榮等好手,每年都有獲獎成績,83年達到30幾人擠滿教練場。那個時段,房貸已減輕了,從此不再收費,轉為健康公益。由於人多場地小,遷移到逸仙路門口公園內,2010年成立大安教練場,在建國高架與和平東路路口,公園內涼亭旁,無法遮風擋雨,下雨就得休息。2013年遷移中正紀念堂,2016年2月退休後,再創辦中山足球場與新北市政府廣場,總計有四個友勁教練場,預期有七個教練場,天天都有得玩。團隊名的由來,2003年新春團拜決議張怡泰提案「友勁太極拳」為團隊名稱,對外全部以友勁稱呼。2006年接受太極拳總會邀請,正式加入「友勁太極拳團隊」,大會決議劉瑞榮總幹事提案「酌收年費500元」,突然發現老舊學員都回來了,才感受到認同感的重要性。開始辦理每年旅遊與聚餐,提供團隊服裝與閱讀書籍,隨著物價膨脹,十年來年費提升到2000元,會員人數超過一千人,2018年交年費已有160幾人,年度學員會議有106人,旅遊人數兩輛遊覽車84人,是台灣一支知名的推手團隊。

      友勁太極拳是純粹運動團隊,理事長已傳到第五屆,以民主方式選出,我們沒有錢的問題,不要求任何捐款,鼓勵出來運動,宗旨是安全、健康、快樂,目標是追求運動價值,維護身體健康,大家做點社會公益。施老師太極拳發展過程,套路37式,主要是推手,帶著學員參加全國性比賽,爭取優良成績;推廣鬆柔推手,讓人替代推人,吸收中年以上的學員;擴展國外教拳,增加友勁知名度;參與總會協助推廣,發行25國中英文太極拳學報,出版太極拳書籍,提供正確太極拳知識;收集武術精華,結合原汁原味的招式,進化為太極拳養身功法;2017年再回大安教練場,2018成立恆益太極拳,做永恆的健康公益,傳授施老師太極教室,不招生,不廣告,有緣自然會來,順其自然,女性學員居多,維持約30人。氣功,熱身,套路,五禽還有推手,一星期三天養身功法,一天專屬推手,三天休息,每年辦理五次活動,有點心宴、聚餐與野外踏青等,增加身心靈滋養,建立高享受的運動園區。我們沒有權力的腐化,沒有錢財的貪婪,大家犧牲奉獻,不計較回饋,也不在乎權益,唯一盼望友勁太極拳正常發展,堅守高道德標準,不斷提升運動品質,繼續傳承太極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h_taichi 的頭像
    chih_taichi

    施老師養身太極拳

    chih_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