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步動的功能與動作
太極拳套路運動,強調肢體伸展與自然呼吸,是一項緩慢運動。一般年歲大或需要復健者,參與太極拳是適當選擇。相對於年紀較輕或需要消耗體力者,就顯得活動量不足,經常發現運動後,似乎玩得不過癮,沒有盡情紓發,總是提不起精神,缺少亢奮感覺。因此,我一直建議套路運動朋友,每星期增加一次推手運動,對消耗體力與精神亢奮,具有絕對好處。
運動強度要循序漸進,不能一下著就使盡力氣,對身體會有傷害。運動前應靜下來,自然呼吸三次,從鬆身到舒筋運動,才正式實踐太極拳套路。結束運動前,若感覺意猶未盡,增加簡單拉伸動作,補足運動量與振奮精神,安排三步動是必要的。三步動程序,要遵守放鬆、施力與重點拉伸原則。施力大小沒有一定標準,只要適應自己體能,太小沒有拉伸效果,太大反而加重痠痛,所以最佳拉伸強度,自己感覺用盡力氣,達到心滿意足,冒出汗水心情亢奮,就是最理想施力大小。三步動只有三個既簡單又實用動作,重複做沒有特別要求,力量慢慢加大,達到精力完全發洩的效果。
三步動功能,是運用甩與踢,來激勵肌肉伸展,有助於肌肉沾黏及扭傷復元。首先談簡單三個步伐,右腳橫跨半步,左腳往後退一步,再收回來。然後換左腳橫跨半步,右腳退半步,再收回來,如此重複操練,輕鬆十下,施力十下,重點拉伸二十至三十下,使盡力氣操練後,要求學員喝水休息,激發汗水排泄出來。本文介紹三種動作;第一個拉肩膀與腰際動作,右腳橫跨,兩手往前伸平開掌,左腳後退一步,兩手收回腰際握拳,左腳收回時,用膝蓋向前頂。再換左腳橫跨,右腳退一步,手拉回膝蓋往上頂,減緩肩膀與腰部痠痛有明顯的功效。前十下動作緩慢輕鬆,學員容易學習,再十下膝蓋頂撞要施力,後二十下要彎腰使盡力氣,教練口令要尖銳,帶動學員發洩所有精力,可追加十下,要求學員自己喊口令,將體力耗盡逼出汗水。第二個拉腰胯與背部動作,兩手置腹部前開掌,當右腳退步時身體往右側下彎握拳,強力扭拉背部與腰胯。然後換左腳退步身體往左側彎腰握拳,兩邊繼續扭拉動作,對腰胯與背部痠痛有減緩效果。第三個拉開膝關節動作,兩手伸平到胸前,同時前腳下彎,後腳彎曲再彈起來,對減緩膝關節痠痛一樣有效。以上三種簡單動作,都要比照第一個拉肩膀與腰際完整動作,千萬不能要求行動不方便學員,一切維持自然順暢。操練者可以再衍生其他手甩與腳踢動作,只要對健康與消除痠痛有幫助,都是最好動作,大家深入探索盡量挖掘。
軟組織指肌肉纖維、肌腱、包覆週邊筋膜、韌帶以及神經等。常見因為過度使用引發慢性疼痛,像網球肘、腕隧道綜合症、肩痛、下背痛、膝關節機能障礙、脛痛(腳痛)等診狀。這種痠痛情況下,若能找出體內沾黏病灶,並施予適當拉伸,多運動多喝水,潤滑肌肉蛋白纖維,只要沾黏解除,立即緩解痠痛。若是輕微沾黏痠痛,適當運動沾黏即可拉開,痠痛可以慢慢好轉。還是要提醒運動傷害朋友,一定要找醫生治療,運動有預防與強化功能,不可能治療破壞性疾病,不要誤導運動能治百病,耽誤醫療時間,造成終生遺憾。運動具有延長老化,減緩腰酸背痛,振奮精神與促進新陳代謝,以上健康功能絕對正確,請相信我的體驗,為自己健康著想,一定要經常出來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