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為甚麼喜歡教太極拳?
教太極拳為什麼是我很喜歡的工作呢?經常靜靜回想著;剛結婚時(1975),生活非常困難,又得不到社會支援,夫妻花費很大力氣,才走出無錢百世哀陰霾。自從(1990)回國教書,生活穩定下來,希望提供200萬元以免利息借給村裡窮困小孩,順利完成學業與追求理想。但是做不到!因為學校薪水與補習班鐘點費,僅足夠家庭開銷與銀行房貸(12-14%高房貸利率)。因此出錢想法則暫時停下來,然而出錢做不到,可以轉換出力!!由於靈感閃過大腦,運動可以帶給別人健康,也是一種社會公益,從此開始教太極拳。我喜歡規律性運動,藉教太極拳來約束自己,拒絕假日聚會,避免懶惰而逃避運動。教太極拳可以使學員健康,教學員做人,傳達太極拳正確資訊,及澄清某些誤導傳言。因為有以上優點,今天(2012)才有一百八十多位學員,聚集在國父紀念館與森林公園(現在遷往中正紀念堂捷運出口公園裡),一起打太極拳與推手,享受運動樂趣。
我的健康來自於運動,為感恩經營一個太極拳園地,集合太極拳愛好者,星期日早上在國父紀念館,互相切磋與鍛鍊,大家獲得健康與紓解壓力。我經常會詢問學員們;身心快樂嗎?肌肉和骨關節是否疼痛?答案都是一樣;很舒服!!沒有痠痛!!我從來不做宣傳,不會主動找學員,參與動機都源自於個人喜好。唯一強調觀念;運動後感冒會越來越少,痠痛會越來越減輕,會繼續出來運動。如果學員有異常痠痛,主動瞭解病情,提供防治方式,與改善不正確姿勢。提醒學員們有病要找醫生,不要誤會運動能治百病。由於遵守健康、安全及快樂,才能集合這麼多學員,願意放棄吃喝邋遢睡壞習慣,培養休閒好習慣。雖然有部份學員來了就走,也有離開一段時間後,又重新回來,這是常態現象。學員有選擇參予自由,感受團隊優劣權力,自己評估後才決定。其實運動理念很單純;要健康需要運動,要學員需要安全,要快樂需要良好互動,要推廣需要太極拳績效。同樣的,學員們感受受益良多與技巧精進,運動氛圍自然越來越好,大家會告訴大家,運動訊息自然傳佈開來。Dr Pam Kircher,在她書中提到 "愛是結合(love is link)":當我們理解到生命中需要學習更多愛,會要求越來越少物質享受,然後喜愛於加強自己生命活力。如果肯定這一段話,那麼生活目的,應該是要多學習、有愛心及幫助別人。太極拳老師經常說;很快樂!充滿喜樂!一直都在幫助學生,改善體質和健康,那麼教太極拳當然是愛的結合。
教太極拳過程,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,每一位老師都會經歷一段辛酸,會感到非常難過,也會遭受到極大挫折。但是,仍然有這麼多太極拳老師,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,投入在教太極拳工作。實際上,一般所觀察情況;太極拳老師都是義務性教學,學生參與情形,沒有那麼熱絡。因此,由衷佩服太極拳老師,他們的愛心實在很偉大。很好奇!為何有這種多癡呆公益者?包括我在內,思考著愛心源頭在那兒?到底是甚麼因素?讓這麼多太極拳老師,不計較回報熱心投入。依個人觀察結果,大概整理出下列幾點:
一、幫助學員維護身體健康。
二、幫助腰酸背痛、慢性病學員,獲得生活品質。
三、培養學員耐心、安心和身心平衡。
四、提高學員技巧與比賽成績。
五、享受自己教學樂趣。
六、提高自己防身技巧。
七、分享自己愛心。
很幸運,擁有一份教學工作,兒女都很乖巧上進,家庭美滿與身體健康,感謝老天爺這麼照顧我。回想24歲剛結婚時,沒有錢回家過年,強忍疲憊步伐與淚水回家吃年夜飯。26歲時生下兩個寶貝,因操勞過度染上肺結核,被送到防癆院等死,從極少數幸運者中活過來,還健健康康活到現在。美國剛回來時,腰胯痛到無法走路,需要妻兒扶持。一連串身心病痛,由於參與太極拳運動,一切困擾都解決了。能夠生活在無憂無慮中,只有感恩與感謝!!雖然生活快樂,也希望所有人快樂,這是我教太極拳的目標,把愛心連接到整個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