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打太極拳套路少一點刺激與振奮

 

        太極拳傳統套路,自1949年隨著國軍撤退來台,至今2011年已六十個年頭。剛開始傳入時,常常藉一些神秘傳說,帶給學習者幻想,參與者非常少。直到1980年代太極拳列入亞運與全運會比賽項目,台灣選手首次獲得亞運金牌。因此,一時蔚為風潮,學習人數超過十萬人,當時受歡迎程度達到最高潮。很快地,瑜珈引進台灣,及肚皮舞竄出,急速流行於台灣,在運動領域裡,新流行增長,則舊傳統必然消減,這是一消一長自然現象。個人對兩造消長看法;瑜珈強調柔軟度與拉筋劈腿,帶給運動者刺激。肚皮舞強調柔軟度與肌力,帶給運動者興奮。反觀傳統套路打完後,沒有刺激也沒有興奮,總是感覺虛虛,好像少了一點活化元素。又促使我思考著,如何讓套路在運動後帶來舒爽感受。經常建議收工時增加三步動或150仰腰(請參閱分類;太極拳氣功,三步動與150仰腰文章),或每星期增加一次推手運動,補足更充分的運動量,帶來一點刺激與興奮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放眼整體環境,週期氣候變化,夏季炙熱冬季嚴寒。大自然生態變化,春天百花齊放,寒冬枯樹崢嶸。回憶生活進化,兒時煤油燈下,如今燈火通明,照亮整個城市,彷彿一座不夜城。早期笨重手機,今天人手一機,方便又實用等變化。回首太極拳套路,除了增加不同版本外,實質上沒有功能性改變,尤其運動後那種虛虛感覺,依然沒有絲毫改善。我經常聽到負面資訊,都來自於學員反映;她們參與太極拳套路後,回到家裡沒有振奮感覺。看到先生們運動後,臉上散發著滿足感,自己卻享受不到,總是缺少那一份快感。心想每天發時間發精神,只有打那幾種不同套路,越來越覺得無聊。慢慢產生逃避想法,進而要求先生陪她散步。難怪教練常常抱怨這麼認真,還是留不住學生,即使免費教學也找不到新學員,真是無解又無奈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有些人會感到身體乏力,精神萎靡不振。是由於忙碌與緊張,體內代謝物積聚過多,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,神經功能興奮性降低。一般人常採用煙、酒與咖啡,做為提神解乏是不可取的,因為這樣做不但不會收效,而且容易上癮,損害身體健康,運動才是有效方法。運動可以促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,加快血液循環、和新陳代謝,並對身體末梢神經刺激,提高神經系統功能,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一般參與運動者,都期待預期效果;精神振奮感覺舒服。如果運動後沒有感覺,與運動前沒甚麼兩樣,理所當然要改變運動項目,就是你也會做其他選擇。施老師太極拳教室不斷調整授課方式,提高學員學習興趣,卻堅持傳授台灣37式與中國24式套路,沒有要求學習新增版本,主要是不想帶給學員無聊的感覺。平常與學員相處,多聆聽他們意見,融入到教學中,從收集-調整-規劃-執行,隨時做適當修正。因此,追求運動後快感,符合期待效果,考量學員終身價值,成為太極拳教學指標。雖然我白天擔任大學教職,只利用晚上開班,並酌收鐘點費,學員們願意一年一年運動,甘願每月繳交費用,至今20年未曾間斷,主要是注重運動後功能。我經常說:「運動後,沒有振奮感覺,沒有減少感冒,沒有減輕痠痛,反而帶來空虛無聊,睡也睡不好,沒有帶來健康與舒服,又何必花錢花時間?」。特別提醒教練們,收費應以短期最好,保障學員有選擇參與之權益。千萬不要以終身會費,當學員發現不適應時,卻無法退費,太極拳不要有斂財文化。希望教練們認同我教拳理念,帶給學員們多一點刺激多一點振奮,太極拳套路永遠是人人喜愛的運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h_taichi 的頭像
    chih_taichi

    施老師養身太極拳

    chih_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